天仪研究院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
发布日期: 2022-03-15 点击: 22276

北京时间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两颗卫星正常入轨,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巢湖一号卫星是“天仙星座”首发星,其应用需求由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提出,天仪研究院为卫星总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38所”)为载荷总体,联合负责卫星的研制。这也是天仪研究院与中国电科38所继联合研制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后的第二次合作。


巢湖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将推动“天仙星座”建设以及SAR数据行业应用,助力安徽省合肥市打造空天信息产业的新高地,也标志着天仪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近日,天仪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正式签署合约,共同开展“华水星座”建设及数据应用合作,双方将利用巢湖一号卫星开展水利行业SAR数据应用的先导性研究,为华水一号卫星的成功研制与发射披荆斩棘,这将有助于解决我国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问题,对我国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与海丝一号卫星相比,巢湖一号卫星进一步优化了卫星平台和雷达载荷设计,使得卫星在成像幅宽、分辨率、最大成像时长、数据传输、轨控等核心能力上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并增加了区域多点目标的连续成像能力、精密定轨能力及在轨AI处理功能。



依托天仪全球自动地面站网络及SAR遥感卫星全天时全天候获取稳定预期遥感影像的特性,巢湖一号卫星将具备6小时应急成像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靠的SAR卫星遥感数据服务。


天仪也将利用巢湖一号与海丝一号两颗SAR卫星向用户提供7x24小时响应的应急成像服务,并将依托天仪遥感数据中心,形成综合高效的全球对地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在向用户提供自动化存档/编程影像订购和全过程感知服务的同时,助力我国应急体系建设。




创星雷神号卫星雷神研究院委托铭剑电子及天仪研究院开展基于COTS器件的星上数据的星上内部传输和加密存储技术验证,为后续开展低成本民用航天载荷积累技术和在轨经验。三方还将利用低轨卫星和地面站的组网鲁棒性,验证通过分布式网络系统技术提高星上数据存储可靠性的可行性。


创星雷神号卫星上同时搭载了极光2号探测器“天格计划的三个实验卫星载荷GRID-03BGRID-04GRID-AICore。 




极光2号探测器是极光探测器的升级版。与极光探测器相似,极光2号也是基于气体像素探测技术的X射线偏振仪。在极光的基础上,极光2号进行了技术改进,优化了仪器设计,添加了实时在轨标定的功能。极光2号将观测宇宙中最明亮的X射线源,监测它们偏振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从而理解高能天体的磁场和几何。同时,极光2号所采用的探测技术将被应用在我国未来的大型X射线天文台eXTP上,因此极光2号还承载着技术验证的工作。


“天格计划”是清华大学发起的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基础科学前沿的科研实践项目,也是一个理工学科交叉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项目。此次发射的两个观测载荷标志着天格计划从技术验证阶段进入稳定开展科学观测的阶段。而此次搭载的星载AICore处理单元,将开展天格计划在轨数据的实时触发和数据处理技术验证,为未来进一步的协同观测进行技术准备天格计划载荷未来也将与其他在轨伽马射线观测卫星开展协同观测,并期望在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升级再次开机后,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观测结果。



此外,该卫星上还使用了星地融合分布式网络软件系统,该系统由北京邮电大学华为云北京大学联合研制,将在轨开展QUIC协议、基于知识图谱的星载下一代核心网网元功能、基于KubeEdge的2号边缘计算智能基座部署、DOIP星上载荷部署等试验验证,其中QUIC协议在轨试验验证属于全球首次。本次试验将为后续服务计算与网络通信基础软件平台在“天算星座”中的大规模部署继续开展前期验证,并将进一步为构建开放开源的空天计算试验平台奠定技术基础。


天仪还利用该卫星剩余空间搭载了某重点实验室的激光姿轨控模块并进行在轨验证。




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14次太空任务,至此天仪已成功将25颗卫星送入太空为客户提供在轨服务,在卫星发射数量和服务能力上继续领跑中国民营航天。